为了加强学院信息公开保密工作,使学院信息公开既能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又能防止因公开不当导致失密、泄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制定本制度。
一、保密审查原则
(一)严格遵守《条例》《办法》和《保密法》;
(二)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
(三)谁公开、谁审查,谁审查、谁负责。
二、保密审查内容
学院及各单位在公开信息前,应当依照《条例》《办法》《保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审查。下列信息不得公开发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二)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学院规定的不予公开的其他信息。
注:其中第(二)项、第(三)项所列的信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学院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予以公开。
三、保密审查程序
(一)信息发布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按照《保密法》规定审查拟公开的信息,对于属于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在审查时应当征求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信息权所有人的意见,经单位同意、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公开;
(二)对拟公开的信息本单位不能确定其能否公开时,应当报送有关主管部门或同级保密工作部门进行审查和确定;对是否属于涉密信息把握不准的,要向保密部门咨询;
(三)初步确定需公开的重要敏感信息,要提请学校或上级保密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四)经保密审查可以公开的信息,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公开发布。
四、保密审查责任
(一)各涉密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予以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二)各涉密单位负责人是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院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是保密审查的组织实施责任人,保密员是保密审查的直接责任人;
(三)公开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信息要由学院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进行审查确认;
(四)未经保密审查公开信息或虽经保密审查但因审查不严导致泄密失密的,按《条例》《办法》和《保密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保密审查要求
(一)学校和校内各单位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应当确定分管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及负责人、指定审查人员;
(二)各单位要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强化上网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增强其防范意识和保密观念,坚决杜绝上网人员网上存储、处理、传递不得公开的信息;
(三)保密审查的过程和结论应当有文字记载。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2018年1月25日